搜索

网站首页 高层之声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法专栏 乡镇速递 三大建设 政法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理论调研

石屏县检察院办理诈骗案件情况分析

  • 来源:石屏县人民检察院  
  • 发布时间:2013-12-30
  • 浏览次数:16379

今年,石屏县检察院办理了一系列涉嫌诈骗的案件,现作一番调查分析,并就遏制和预防诈骗犯罪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基本情况

2013年,我院受理了诈骗罪6件11人。其中,依法以诈骗罪提起公诉2件3人,作存疑不起诉2件5人,1件1人改变定性以盗窃罪提起公诉,尚有1件2人正在办理过程中。

二、诈骗犯罪的特点

1、具有团伙性,犯罪前有共谋,有分工,相互配合完成犯罪

多数的诈骗犯罪都属于复杂的共同犯罪。团伙中各个成员在实施犯罪前有共谋,每人在犯罪中扮演什么角色,要干些什么,以什么方法和手段去诈骗,以及所选择的诈骗对象都是相当明确的。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按事先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如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陈某某涉嫌诈骗一案。2013年3月,李某某、陈某某伙同“老贵州”(绰号)(在逃)一案,经事先密谋后,由陈某某负责驾驶小车至案发地,李某某与被害人搭话,了解被害人的家庭情况,“老贵州”拿出一个假金元宝,称自家盖房子的过程中挖出一个金元宝,想低价出售,李某某遂要求“老贵州”将金元宝卖给他,“老贵州”说不卖给年轻人,李某某就请求被害人将“金元宝”买下后,再转卖给他。当被害人将“金元宝”买下后,三人就逃之夭夭了。

2、以假充真,冒充贵重财物

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陈某某涉嫌诈骗罪一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是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假元宝冒充金元宝,让被害人信以为真,将假元宝以高价卖给被害人,诈骗金额共计64000元。

3、选择的作案对象多为中老年人

诈骗犯罪多以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诈骗对象。因为这一部分人群文化素质相对不高、防范意识差、诈骗易于得逞。

4、婚姻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大龄男青年求偶心切的心理,假装帮助被害人介绍对象,虚构事实向受害人索要“离婚费”、“抚养费”,但是拿到钱后既不办事又拒不退还,而是将收取的费用挥霍一空,让受骗者落得人财两空,甚至倾家荡产。  

三、诈骗犯罪多发的原因分析

1、利益的驱使,是犯罪率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贫富差距的加大,使一部分人的心理产生失衡。在“金钱至上”错误思想的影响及好逸恶劳恶习的作祟下,这些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变化和扭曲。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对暴富的渴望引诱这些人挖空心思、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诈骗犯罪往往“投资”小,获利大,实施较为方便。巨额“利润”回报,诱惑诈骗犯罪分子萌发犯罪心理进而实施犯罪行为。

2、被害人防骗意识薄弱、贪图小利,给诈骗犯罪人提供了作案条件。

在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通常是利用人们的盲目、轻信、善良、愚昧、贪婪等人性弱点实施诈骗,只要被害人略加思考就能识破。但是,被害人往往缺乏防范意识,贪图便利,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得利心切,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在犯罪分子的利诱下,一步一步走进早已编织好的圈套中。实际上,正是被害人自己的“利欲之心”为诈骗犯罪分子打开了方便之门,助长了诈骗犯罪的发生。

四、办理诈骗案件遇到的问题

1、诈骗作案通常各种手段交织在一起,更具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且诈骗行为一旦完成,行骗者往往一走了之,给侦查取证增加了难度。

2、是否“非法占有为目的”难以认定。非法占有为目的是行为人的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在实践中,合同诈骗中的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主观犯意的真实证据往往难以取得,而行为人是否具有此主观罪过,是认定罪名是否成立的必要条件。而客观行为又总是和民事行为掺杂在一起,行为方式又往往被行骗者掺进虚假的东西,甚至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此,认定行骗者客观行为的真伪往往又要借助主观方面一并认定,比较难认定。

3、合同诈骗与经济纠纷交织不清。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是两类既相似又不同的合同行为。这类犯罪是以合同的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隐蔽性和欺骗性,往往与合同经济纠纷交织在一起。实践中,合同诈骗与经济纠纷界限不清,在确保执法质量的前提下,司法机关只能保守办案,影响了打击合同诈骗的准确性与积极性。

  4、赃款追缴难以到位。合同诈骗往往涉及大量的金额,嫌疑人通常是骗取钱财后大肆挥霍,给受害人造成大量的损失,对于赃款的追缴,受害人一般都有迫切的要求,公安机关在办案时也会着力追缴但收效甚微。而案发后犯罪嫌疑人受刑罚处罚,受害人被骗的钱财则无法追回。此类案件,依法又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难以体现执法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石屏县人民检察院)

 

  • 上一篇:落实代表委员建议 全面推进预防宣传工作
  • 下一篇:关于石屏县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分析报告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全国长安网群
中国长安网 云南长安网 北京政法网 上海政法综治网 天津长安网 江苏长安网 平安浙江网 河北长安网 山西长安网 辽宁长安网 平安龙江网 安徽长安网 福建长安网 江西政法网 山东长安网 河南长安网 湖北长安网 广东政法网 湖南长安网 平安广西网 海南政法网 重庆长安网 四川长安网 贵州长安网 陕西政法网 甘肃政法网 青海长安网 宁夏长安网 新疆平安网 内蒙古长安网 吉林省长安网 西藏长安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长安网
重要新闻媒体
中国政府网 国新办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半月谈 中青在线 开远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重要政法媒体
法治日报 人民法院报 检察日报 人民公安报 正义网 法制网 中国法学会网 中国法院网 中国警察网 民主与法制网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新华网法治频道
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
绿春长安网 红河长安网 蒙自长安网 泸西长安网
  • 石屏长安网  联系电话:0873-4221662
  • CopyRight © 2010-2022 石屏长安网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海信息 联系电话:0871-6741 1149
  • 滇ICP备2022000520号 滇公网安备 53252502000139号